《中国经济周刊》首席评论员钮文新股票配资官方
最近,央行做了两件事:一是在其官网的“公开市场业务”专页中新增了“公开市场国债买卖业务公告”栏目;二是央行公告称,2024年8月开展了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,全月净买入债券面值为1000亿元。这是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吗?时间还短,需要继续观察,至少我们期待央行基础货币会因此而有效提高,同时货币乘数相应回落。
去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:“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,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,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”。央行在公告里也说,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是“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相关要求”。
但市场上却开始流传“自媒体小作文”,它们将其曲解为“大水漫灌”的开始,甚至称这是效仿美国式的货币量化宽松(QE)。这类说法会不会影响货币政策效果?
央行行长潘功胜6月就曾表示,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,而是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,既有买也有卖,与其他工具综合搭配,共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。
如何正确理解央行购买国债?第一,国债作为代表性的“国家信用”产品,其发行利率和市场收益率实际表达的是国家信用价格,是国家的利率基准,中央银行作为基准利率的制定者和维护者,维护国债市场流动性充裕及其收益率稳定,天经地义;第二,全部流通中的货币表达为M2的高低,可能导致恶性通胀的关键货币因素也是M2增长过快,根据基本常识,M2=基础货币×货币乘数,央行收购国债增加基础货币投放,如果可以同时压低货币乘数,M2增速不仅不会大幅增长,反而可能回落。
过去许多年,中国M2供给几乎是在依托货币乘数的不断提高,而基础货币投放近乎“零增长”。这会导致什么后果?货币乘数不断提高,意味着商业银行“存款变贷款、贷款变存款”的周转速度越来越快,从而导致金融周转周期不断变短——金融短期化,而金融短期化的危害甚多甚大。比如,金融短期化导致金融更适宜短期的空转套利,而背离实体经济需求。
所以我们建议,货币政策需要尽快“加糖降水”。所谓“加糖”就是提高基础货币数量,增加人民币当中的国家信用含量;所谓“降水”就是降低货币乘数,减少商业银行信用周转速度,让金融长期化、资本化,耐心地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。
当然,“加糖降水”的过程也是大幅提高金融市场资本流动性的过程。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——现代货币理论认为:货币是主权、货币也是股权。后凯恩斯主义者、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更在《金融的本质》一书中论证:基础货币作为永远不必回收的债务,对整体经济而言,犹如“国家资本”,在国家负债率(杠杆率)过高之时,大量投放基础货币是为国家补充资本的有效方式。
道理其实很简单,如果央行可以大量释放基础货币、尤其是长期基础货币,会使金融市场中长期的资本流动性相应增加,资本市场相应活跃,企业股权融资相应增长,债务率相应减低,经济创新动力相应增加。更重要的是:国家经济会因此而进入良性循环状态。这是不是化解债务危机的一种有效方式?
从现在的情况看,我们不能因为央行买入了1000亿元短期国债,就认为中国已经开始量化宽松。因为,这很可能只是通过“加糖降水”股票配资官方,调整M2的结构,并不会导致M2增速大涨,但此举对中国金融长期化、资本化大有裨益,会使中国金融更加有利于资本市场的良性发育,也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正规配资炒股观点